2014年9月12日 绵阳晚报 第T06版:关注 整版报道绵阳跑客

wanbao001

一起跑吧 快乐无法言说

“每个跑步者的头脑里都写着一首诗,那是属于他一个人的诗,描绘了无法言说的快乐。”作为“绵阳跑客”的发起者,邓辉这么表达跑步带给他的感受。
他说,正是由于这份快乐,目前全市已有5000多人加入了这个队伍,成为一名“跑客”。
■记者 何亚君/文
王勇/图

夏季夜晚的跑客精灵

9月5日,晚7时。铁牛广场,散步休闲的人逐渐增多。其中,一群身着运动服的人正在河堤绿道上做着热身运动。接下来的一个小时,将近60人的“跑客”队伍沿着绿道完成了将近5公里的健身慢跑。
跑步前,不需要正式的开场白和其他繁琐的程序。简单的自我介绍,是为了让每一次参加跑步的成员,都能借机认识更多的朋友。快乐,写在每一位参与者脸上。
这群跑客,年龄不同,职业各异。有的装备专业,护腕、跑鞋、计步器等,一应俱全。今年6岁的彭嘉逸在爸爸的带领下,也加入到跑客队伍中。尽管年龄不大,但小嘉逸跑步的动作显得颇为规范,踏着节奏,一脸认真。
近一个小时的跑步,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。而这,只是“绵阳跑客”每周的例行活动之一。全民健身、以运动交友,不定期的举行跑友聚会、户外活动等,是“绵阳跑客”的主要内容。

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

“作为绵阳第一个跑步组织,绵阳跑客是非盈利性的。成立的目的则是通过跑步,认识到一个全新的自己。”指着胸前的“绵阳跑客”徽标,邓辉认真地说。
今年27岁的邓辉更喜欢朋友称呼他的网名“匪小思”。从事IT工作的他,说起当初成立跑客组织的初衷,“就是希望找到一群热爱跑步的朋友,相互监督,相互促进。”
因为工作原因,邓辉能经常运动的时间不多。偶尔的运动,也因缺少同伴没能长久坚持。“如果能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,大家或许能够更好地坚持。”有了想法就去实施,邓辉忙着发布征友信息、建立QQ好友群,从线上召集到线下的第一次活动,间隔时间只有一周。2013年12月,“绵阳跑客”正式成立。
“第一次活动只有六个人参加,但足以给我莫大的动力。”邓辉说,尤其是素未谋面的人,因为同一爱好成为朋友,让他心中很是感动。

60岁老爷子要去参加国际马拉松

从2013年底成立至今,绵阳跑客已有5000余名爱好跑步者加入。在这其中,跑友涵盖各种职业、各个年龄层。其中,今年60岁的刘全孝,就是跑友中的“老资格”。
干练的短发、双目炯炯有神、口齿清楚……见到刘全孝的第一眼,很难将他与“花甲”这个词联系到一起。自从20岁起,刘全孝就把跑步当成了一种爱好。尽管当时没有很好的设备,但跑在路上的感觉,让刘全孝乐在其中。
年近中年,家庭和工作的原因,刘全孝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长跑。但是,每天从家到单位8公里的距离,刘全孝用步行的方式,继续着曾经的爱好。这一坚持,就又是30年。
直到今年,刘全孝偶然听说绵阳有跑客组织。于是,曾经的斗志再次被点燃,让他毫不犹豫地加入到跑客队伍中。与其余的兴趣爱好者不同,刘全孝参加的是马拉松组别。每次最少10公里的距离,都源于他几十年来的坚持。如今,每周六早上8点,刘全孝和其余爱好马拉松的跑友,都会集合训练,风雨无阻。
“健康是我最大的财富。”刘全孝说,他正在和跑友进行为期3个月的训练,目的是参加今年11月9日在西昌举行的“2014中国·西昌国际马拉松赛”。同时,此次“绵阳跑客”跑友也是首次以团队形式参加国际赛事。无论结果如何,跑友们都表示,要充分的享受比赛带来的快乐与充实。

盛会不断

现身更多赛场

目前,“绵阳跑客”以总舵和各区域分舵的形式组织活动。总舵每周会组织两次常规跑步活动,是所有跑客成员聚集的“盛会”,平时各分舵也会在自己所在区域组织本区跑步活动。每次跑步的距离一般为3-5公里左右,根据自身情况,量力而行。而每次活动前,都会有专业跑步教练带领大家做跑前热身和跑后放松运动,既避免运动损伤,又能使锻炼的效果最大化。
“因为是非盈利组织,所以管理的内容也是以服务为主。”35岁的陈荟颖是“绵阳跑客”涪城区分舵的负责人。虽然平时忙于工作,但每天仍旧要抽出一到两个小时,忙于给跑友们整理各种跑客信息。尽管如此,但诸如陈荟颖在内的所有跑客们,都很愿意为此付出。
绵阳跑客除组织本地活动外,还积极参加国内各大跑步运动。从2014年的重庆马拉松、李宁10公里,成都彩色5公里,都有绵阳跑客的身影。近期绵阳跑客也正在积极备战今年的国际马拉松。届时,绵阳跑客将向全国展示他们的风采。







THE END